共 4 条
不同株型棉种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5
作者:
任颐
张敬之
崔世群
孟彩存
薛晶
陈宝群
臧存芳
周学明
机构:
[1] 江苏省东合市种子公司,江苏省东合市种子公司,江苏省东合市种子公司,江苏省东合市种子公司,城东乡农科站,城东乡农科站,城东乡农科站,城东乡农科站
来源:
关键词:
棉花;
良种繁殖;
株型;
产量结耕;
模式;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1.01.04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传统的棉种产量结构模式与直播棉和棉种的粗加工(毛子剥绒子)相适应,我们概括这一模式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铃数×霜前铃%×铃种子数×粒重。新扩展的棉花良种产量结构模式与育苗移栽和棉种的深加工(硫酸脱绒子、包衣子)相适应,我们概括这一模式为:单位面积良种产量=单位面积铃数×霜前铃%×铃成熟种子数×粒重。铃成熟种子数既是数量构成因素,又有质量的内涵,是实际而有效用于生产的种子,作者建议将扩展模式中诸因素形成的产量定名为良种,以便与传统模式种子产量相区别。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从两种模式不同株型产量结构诸因子中作出比较和判断,找出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从筛选最佳株型入手,明确产质量结构的主攻目标,对促进棉种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社会化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