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新解释: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

被引:109
作者
沈可 [1 ]
章元 [2 ]
鄢萍 [3 ]
机构
[1]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家庭结构; 多代同堂家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301 ; 1204 ;
摘要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性的劳动参与。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这为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更快速下降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变化:2000~2006 [J].
曲嘉瑶 ;
孙陆军 .
人口学刊, 2011, (02) :40-45
[2]   影响城镇女性就业的微观因素及其变化:1995年与2002年比较 [J].
吴愈晓 .
社会, 2010, 30 (06) :136-155
[4]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其原因解释 [J].
李春玲 ;
李实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94-117+244
[5]   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 [J].
姚先国 ;
谭岚 .
经济研究, 2005, (07) :18-27
[6]   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 [J].
潘锦棠 .
管理世界, 2002, (07) :59-68
[7]  
Publicly Provided Goods and Intrafamily Resource Allocation: Female Child Survival in India[J] . Suzanne M.Gleason.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3 (1)
[8]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WOMEN'S EMPLOYMENT[J] . Tanja van der Lippe,Liset van Dijk.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2002
[9]   The causal effect of family structure o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mong Japanese married women [J].
Sasaki, M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2, 37 (02) :429-440
[10]   The effects of female employment status on the presenc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J].
Kalwij, AS .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0, 13 (02) :2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