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6 条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被引:43
作者: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矢野孝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鳥取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鳥取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
来源:
关键词:
移置地体;
大陆边缘剪切带;
斜向汇聚-剪切造山;
里丁旋回;
新生构造;
亚洲大陆雏形;
中—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运动在亚洲大陆雏形东缘形成2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长乐-南澳-中央构造线断裂带,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沿之发生地体/地块的拼贴。系统叙述了各移置地体/地块的主要岩石记录和拼贴时代,据起源分为3类:异地的(包括源自冈瓦纳的和源自盘古大洋的)、半异地的和准原地的;据拼贴位置分为2组:拼贴后基本位于原地的(日本海张开以前) 和发生过向北东错移的。新生代内东亚大陆边缘发生解体,可以台湾岛以北的菲律宾海盆断裂为界将东亚大陆边缘弧分为2段,北段仍处于剪切-拉张中,南段已进入剪切挤压-造山阶段。强调该地区中—新生代演化经历了2个里丁旋回, 形成早白垩世的北东向和新近纪的北东东向2期新生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787 / 8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 [1] 中国北部古元古代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和硅铝壳内活动带:北东向线性航磁异常的地质构造解释附视频[J]. 地质科学, 2007, (02) : 267 - 30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J]. 地质科学, 2006, (03) : 404 - 42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叶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吴根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华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徐克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廷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家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3]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J]. 地质科学, 2006, (03) : 523 - 54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梁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马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廷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徐克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4]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J]. 地质科学, 2006, (02) : 195 - 201丁巍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杨树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陈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程晓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吴能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 [5]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78 - 290刘东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夏瑞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刘泽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沈小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李敏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闫素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
- [6] 合肥盆地东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响应[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56 - 26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26 - 241+25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J]. 地质科学, 2006, (02) : 355 - 364高祥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9] 湘东北地区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 地质科学, 2006, (02) : 311 - 332许德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贺转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李鹏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陈广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符巩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10]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和年代学证据[J]. 地质科学, 2006, (02) : 291 - 310+369张进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钟大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