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页岩气藏网状裂缝系统的岩石断裂动力学
被引:65
作者:

赵海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丁云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永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力压裂;
网状裂缝;
断裂动力学;
临界排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岩石断裂动力学理论,研究页岩气藏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天然闭合裂缝的激活机理。研究发现,水力裂缝在沟通天然裂缝后,需要在左右两端同时满足裂缝转向条件,才能形成复杂的网状裂缝,存在形成网状裂缝的最小排量(临界排量);临界排量随倾角增加而增加,倾角等于90°时,临界排量达最大值且为常数;倾角小于90°时,临界排量随裂缝与井筒夹角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垂直井筒方向的裂缝临界排量最小;天然裂缝长度越大、地层弹性模量越低需要的临界排量越高。天然裂缝面不吻合且缝面粗糙,水力裂缝开启天然裂缝后天然裂缝面上剪切应力释放使得缝面滑移,从而提高导流能力。裂缝倾角很大或很小时,对裂缝激活不利;30°~60°倾角裂缝激活效果最佳;弹性模量增加对裂缝滑移起抑制作用,泊松比变化对滑移量影响很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优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 693 - 699梁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叶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张介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舒红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
- [2] 火成岩储集层裂缝特征及成缝控制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 708 - 715王京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靳久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如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3) : 525 - 53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唐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聂海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刘珠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韩双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朱亮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
- [4]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藏大型水力压裂作业先导性试验[J].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4) : 48 - 50+126叶登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尹丛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蒋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方泽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李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 [5] 美国Barnett页岩气开发中应用的钻井工程技术分析与启示附视频[J]. 中外能源, 2011, (04) : 47 - 52唐代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赵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信息与标准化所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王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杨培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 [6] 由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看我国页岩气选区评价[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 (02) : 1 - 7+110+117赵靖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不详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方朝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页岩气开发水力压裂技术综述[J].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 393 - 399唐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 641 - 65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董大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王社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新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王玉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登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程克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10] 复杂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 304 - 309赵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孔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范子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宋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程绪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