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被引:241
作者
杨守仁
张龙步
王进民
不详
机构
[1] 沈阳农学院稻作研究室
关键词
理想株形育种; 矮化育种; 水稻; 亩穗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水稻株形育种始于矮化育种。虽然说矮秆由来已久,但有意识地进行矮化育种则自五十年代中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开始。先是育成广场矮系统,接着又育成珍珠矮、广陆矮4号等。到了六十年代我国南方广大籼稻地区便基本上矮秆化了。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1962年进行了“Peta×低脚乌尖”的交配,1966年才育成IR8,到六十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滇榆一号”亩产1800斤以上栽培技术探讨 [J].
沈幼熙 ;
王昌政 .
云南农业科技, 1983, (02) :4-9
[3]   水稻株形研究的进展 [J].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1982, (03) :205-210
[4]   水稻品种叶面积与穗重关系的研究 [J].
万安良 ;
钟永模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6) :21-28
[5]   杂交水稻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研究 [J].
颜振德 .
作物学报, 1981, (01) :11-18
[6]   不同株型水稻光合特性的研究 [J].
刘贞琦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3) :6-10
[7]   秈粳稻杂交育种研究(第二报) [J].
杨守仁 ;
沈锡英 ;
顾慰连 ;
曹淡君 .
作物学报, 1962, (02) :13-18
[8]  
水稻生理[M]. 科学出版社 , 潘瑞炽 主编, 1979
[9]  
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 科学出版社[日]户刈义次 主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