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53
作者
李杰 [1 ]
张洪程 [1 ,2 ]
钱银飞 [1 ]
郭振华 [1 ]
陈烨 [1 ]
戴其根 [1 ,2 ]
霍中洋 [1 ,2 ]
许轲 [1 ,2 ]
李德剑 [3 ]
华正雄 [3 ]
沙安勤 [3 ]
周有炎 [3 ]
刘国林 [3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3] 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栽培; 生长特性; 干物质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10.5~11.0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凌启鸿等;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M].陈温福等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J].
杨建昌 ;
杜永 ;
吴长付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336-1345
[4]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丁艳锋 ;
张益彬 .
中国稻米, 2005, (01) :3-7
[5]   水稻超高产技术途径探讨 [J].
段祥茂 ;
高德友 ;
徐宗进 ;
史明武 ;
黄生元 ;
卜丙祝 ;
颜兵 ;
李凤友 .
耕作与栽培, 2003, (06) :10-11
[6]   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J].
谢华安 ;
王乌齐 ;
杨惠杰 ;
杨高群 ;
李义珍 .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4) :201-204
[7]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 [J].
郑景生 ;
黄育民 .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Z1) :585-596
[8]   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J].
杨惠杰 ;
杨仁崔 ;
杨惠杰 ;
李义珍 ;
郑景生 ;
姜照伟 .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4) :199-203
[9]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J].
杨惠杰 ;
李义珍 ;
杨仁崔 ;
姜照伟 ;
郑景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26-31
[10]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探讨 [J].
陶诗顺 ;
马均 .
作物杂志, 2001, (03)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