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15
作者
周国华
唐承丽
朱翔
周海燕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城镇群体; 空间结构; 长株潭;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0400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长株潭地区现有 3个地级市、 4个县级市、 177个建制镇及 36 0多个集镇 ,是湖南省城镇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 ,也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三足鼎立 ,“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初具规模 ,南部地区缺乏次级中心城市、空间演化处于集聚—扩散阶段是该区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 ,为实现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 ,应构建由四级中心构成的城镇等级系统、由三级轴构成的城镇轴带系统以及由 3个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 ,应合理布局市 (镇 )际绿色开敞空间并加速快速通道网络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30 / 3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株潭城镇等级体系优化研究 [J].
周国华 ;
朱翔 ;
唐承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3) :193-198
[2]   试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 [J].
周国华 ;
朱翔 ;
罗文章 .
城市规划汇刊, 2001, (03) :47-50+80
[3]   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该地区当前建设战略的探索之一 [J].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2000, (12) :9-15
[4]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J].
吕拉昌 .
地理科学, 2000, (04) :355-361
[5]   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J].
胡序威 .
城市规划, 1998, (06) :22-28+60
[6]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 [J].
宁越敏 ;
施倩 ;
查志强 .
城市规划, 1998, (01) :15-19+31
[7]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J].
阎小培 ;
郭建国 ;
胡宇冰 .
地理研究, 1997, (02) :23-30
[8]   辽宁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J].
赵永革 ;
周一星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01) :37-44
[9]   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J].
周军 .
城市问题, 1995, (0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