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005年三江平原水田与旱地的转化特征

被引:28
作者
黄妮 [1 ,2 ]
刘殿伟 [1 ]
王宗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土地转化; 三江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获取研究区1986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总量态势、相互转化差异、空间格局等三方面分析了3江平原1986年~2005年水田与旱地相互转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三江平原水田和旱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田面积增加的幅度大于旱地,由1986年的57.7×104hm2增加到2005年的150.9×104hm2,增加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13.86%;水田在此期间的动态度为5.08%,开发速度明显快于旱地;②水田与旱地的总量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1986年~1995年,旱地的开发速度是3个时段中最快的,1995年~2000年是水田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期,动态度高达36.49%;③水田与旱地的相互转化特征在不同阶段差异较大,1986年~1995年为水田转化为旱地最明显的时期,转化面积为33.1×104hm2;1995年~2000年为旱地转化为水田幅度最大的时期,转化面积达63.5×104hm2;④水田与旱地相互转化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水田和旱地的重心总体上均表现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水田重心的整体偏移量要远大于旱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24 / 3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J].
宋开山 ;
刘殿伟 ;
王宗明 ;
张柏 ;
金翠 ;
李方 ;
刘焕军 .
地理学报, 2008, (01) :93-104
[2]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J].
刘彦随 ;
彭留英 ;
陈玉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1) :183-186
[3]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Balance for Vegetative Restoration in a Gully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HUANG Yi-Long1,2,3, CHEN Li-Ding3, FU Bo-Jie3, ZHANG Li-Ping1 and WANG Yan-Lin1,2 1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S (China). 2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Systems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
[4]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29-435
[5]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王宗明 ;
张树清 ;
张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1) :126-129
[6]   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 [J].
张国平 ;
刘纪远 ;
张增祥 .
地理学报, 2003, (03) :323-332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8]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张柏 .
生态学报, 2003, (02) :237-243
[9]   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 [J].
王思远 ;
张增祥 ;
周全斌 ;
王长有 ;
刘纪远 .
地理学报, 2002, (05) :523-530
[10]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刘彦随 ;
陈百明 .
地理研究, 2002, (03) :3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