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3年内蒙古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变化的响应

被引:51
|
作者
黄文琳 [1 ]
张强 [2 ,3 ]
孔冬冬 [1 ]
顾西辉 [4 ]
孙鹏 [5 ]
胡畔 [2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科学系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5]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物候; SPEI; 干旱强度; 内蒙古; M-K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物候变化正在大幅度改变生态系统,研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对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100万植被区划,把内蒙古划分为8个植被分区,利用多时间尺度气象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NDVI3g时序数据所反演的物候指标,分析内蒙古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1)在1982年至2013年间,内蒙古植被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干旱的高度控制,尤其是时间尺度干旱的影响(SPEI-3);2)对于整个研究区,生长季开始(SOS)呈提前趋势,生长季结束(EOS)呈延后趋势,生长季长度(LOS)呈延长趋势,像元比例分别为63.79%、59.77%和62.83%;3)内蒙古除荒漠植被类型地区外,同年春季和夏季初期干旱对SOS均具有延迟作用,同年秋季干旱对EOS均具有延迟作用;4)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强度指数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响应程度集中在-10d/0.1—10d/0.1(例如,1d/0.1表示干旱强度指数每增大0.1,会导致物候指数延迟1 d,而-1d/0.1表示干旱强度指数每增大0.1,会导致物候指数提前1 d)。
引用
收藏
页码:4953 / 49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研究进展
    姚俊强
    杨青
    毛炜峄
    刘志辉
    [J]. 干旱区研究, 2018, (02) : 269 - 276
  • [2] 基于降水蒸发指数的1960-2015年内蒙古干旱时空特征
    张煦庭
    潘学标
    徐琳
    魏培
    尹紫薇
    邵长秀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15) : 190 - 199
  • [3] 1982-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
    孔冬冬
    张强
    黄文琳
    顾西辉
    [J].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 39 - 52
  • [4] 内蒙古主要草原类型植物物候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苗百岭
    梁存柱
    韩芳
    梁茂伟
    张自国
    [J]. 生态学报, 2016, 36 (23) : 7689 - 7701
  • [5] 内蒙古羊草草原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范德芹
    赵学胜
    郑周涛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6, 32 (06) : 81 - 86
  • [6] 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及成因分析
    孔冬冬
    张强
    顾西辉
    王月
    李华贞
    [J]. 生态学报, 2016, 36 (24) : 7908 - 7918
  • [7]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的东北干旱时空特征
    孙滨峰
    赵红
    王效科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 (01) : 22 - 28
  • [8] 基于SPEI的西南地区近53a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王东
    张勃
    安美玲
    张调风
    季定民
    任培贵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6) : 1003 - 1016
  • [9] 近50a内蒙古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变化
    郭灵辉
    吴绍洪
    赵东升
    冷国勇
    张清雨
    [J]. 干旱区地理, 2014, 37 (03) : 532 - 538
  • [1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对极端干旱的响应
    牟成香
    孙庚
    罗鹏
    王志远
    罗光荣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19 (02) : 272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