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在产出测算实证研究

被引:4
作者
董利民 [1 ]
吕连菊 [1 ]
张学忙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H-P滤波法; 生产函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对中国潜在产出测算研究状况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中国1978—2004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结果表明:(1)1978—2004年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周期情形;(2)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的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且较为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的变化较为平缓;(3)1997年以后,虽然经济的增长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水平却逐渐降低;(4)生产函数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客观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这一时期的生产要素使用情况。(5)根据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得到1978—2004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分别为9.54%和9.67%。根据估计结果,在今后几年,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8%~9%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19 / 5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4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 [J].
石柱鲜 ;
武征 ;
刘俊生 ;
黄红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7) :15-25
[2]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J].
高铁梅 ;
刘玉红 ;
王金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6) :73-83+206
[3]   我国潜在总供给测算与社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评估 [J].
刘瑞 ;
袁富华 .
宏观经济研究, 2003, (09) :46-49
[4]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 [J].
陆军 ;
钟丹 .
经济研究, 2003, (08) :76-85+93
[5]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J].
张军 ;
章元 .
经济研究, 2003, (07) :35-43+90
[6]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J].
谢平 ;
罗雄 .
经济研究, 2002, (03) :3-12+92
[7]   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 [J].
刘斌 ;
张怀清 .
金融研究, 2001, (10) :69-77
[8]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 [J].
沈利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 (12) :3-6
[9]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周海春 .
管理世界, 1999, (03) :24-28
[10]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汪红驹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