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

被引:162
作者
邓吉祥 [1 ]
刘晓 [2 ]
王铮 [1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LMD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在研究近16 a(1995—2010年)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探讨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结果表明:①八大区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东北、京津和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比重逐年下降,其它地区正好相反或维持不变;③经济发展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正影响,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负影响;④人口规模效应对包含直辖市的区域碳排放有较大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排放正效应弱于其它地区,能源强度效应对经济结构调整活跃地区的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效应受宏观经济形式与能源政策影响,对碳排放的影响有较大波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平稳增长条件下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排放需求估算 [J].
王铮 ;
刘晓 ;
黄蕊 ;
刘慧雅 ;
翟石艳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1) :85-93
[2]   2005—2009年我国省域CO排放特征研究 [J].
熊永兰 ;
张志强 ;
曲建升 ;
李燕 ;
曾静静 ;
王勤花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0) :1766-1777
[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 [J].
舒娱琴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4950-4960
[4]   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J].
赵志耘 ;
杨朝峰 .
中国软科学, 2012, (06) :175-183
[5]   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 [J].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79-89+154
[6]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J].
孙建卫 ;
赵荣钦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284-1295
[7]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8]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J].
徐大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79-82
[9]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10]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李艳梅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