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位涡诊断分析在东南亚强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31
作者
范可
琚建华
范学峰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2]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昆明
[3] 昆明
关键词
湿位涡; 东南亚暴雨; 对流不稳定能量;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3.01.004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章应用湿位涡理论 ,分析了发生在东南亚夏季的两个强降水个例 ,讨论了湿位涡与东南亚强降水形成的关系。东南亚夏季具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湿位涡场分布特征 ;强降水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当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 ≥ 0时 ,易产生强降水 ;当对流层高层MPV1正值区与低层MPV1负值区相互作用 ,即高层下滑的干冷空气与低层上升的高温高湿空气交汇 ,容易贮存和释放湿对流不稳定能量 ,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理论在东南亚强降水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建中,马淑芬,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1) :19-27
[2]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J].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
气象学报, 1995, (04) :387-405
[3]   西南低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李国平,刘行军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354-360
[4]   “81.7”大暴雨位涡与相当位涡的诊断分析 [J].
盛华 .
高原气象 , 1984, (02) :10-18
[5]  
东南亚和南亚的大气环流和天气[M]. - 科学出版社 , 朱抱真主编,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