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亚洲季风槽的断裂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4
作者
朱乾根
吴洪
谢立安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季风槽; 季风低压; 散度场; 低压槽; 斜压性; 南亚高压脊线; 结构特征; 断裂过程; 亚洲;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1987.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82年7月一次亚洲季风槽的断裂过程。结果发现,在盛夏亚洲季风盛行期间,中南半岛与南海地区的季风槽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与孟加拉湾季风低压的西移过程中断裂消失。与此同时,热带西南季风北进,梅雨雨带北移,雨景加大。此外,根据季风区内纬向风的垂直结构,说明了下列事实的成因:在印度和中南半岛季风槽附近及其南侧广大地区内,经常出现大量的季风云团和季风低压;而在西太平洋季风槽的北侧及槽的附近,则经常产生强的热带气旋和台风螺旋云系;南海地区的状况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这里可以有弱的台风生成,也可以有季风云团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亚洲东西季风区之间的能量交换及其周期振荡 [J].
朱乾根 ;
王信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5, (03) :266-275
[2]   1979年5~7月东亚和南亚季风区700毫巴环流分析 [J].
王盘兴 ;
张国华 .
热带气象, 1985, (02) :99-107
[3]   亚洲季风建立及其中期振荡的高空环流特征 [J].
朱乾根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 1985, (01) :9-18
[4]   夏季亚洲地区热带环流的中期振荡 [J].
陈隆勋 ;
金祖辉 ;
刘喜礼 ;
施国强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5) :57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