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储集层渗吸影响因素分析与渗吸作用效果评价

被引:66
作者
杨正明 [1 ,2 ]
刘学伟 [1 ,2 ]
李海波 [1 ,2 ]
雷启鸿 [3 ]
骆雨田 [1 ,2 ]
王向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渗吸作用; 影响因素; 作用距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集层开发效果,采用高压大模型物理模拟系统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建立了不同尺度岩心渗吸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致密储集层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水驱油时渗吸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逆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油滴析出越晚,渗吸平衡时间越长,采出程度越低;裂缝可有效扩大致密基质与水接触的渗吸面积和渗吸前缘的范围,减小油排出的阻力,提高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岩石越亲水,岩样的渗吸速度和采出程度越高。顺向渗吸过程中,渗透率越低,渗吸作用越明显;驱替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而渗吸采出程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注水吞吐的渗吸距离要大于单纯的逆向渗吸距离,渗透率和注入倍数越大,渗吸距离越大。致密储集层大规模体积压裂与改变储集层润湿性、注水吞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致密储集层的渗吸效果。图9表2参23
引用
收藏
页码:739 / 7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裂缝性油藏渗吸采油机理数值模拟 [J].
王敬 ;
刘慧卿 ;
夏静 ;
刘月田 ;
洪铖 ;
孟庆帮 ;
高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 (05) :761-770
[2]   “人工油气藏”理论、技术及实践 [J].
邹才能 ;
丁云宏 ;
卢拥军 ;
刘先贵 ;
陈建军 ;
王欣 ;
杨正明 ;
才博 ;
杨智 ;
何春明 ;
王臻 ;
骆雨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 (01) :144-154
[3]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例 [J].
韦青 ;
李治平 ;
王香增 ;
白瑞婷 ;
王才 ;
李洪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 23 (04) :102-107
[4]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 [J].
王香增 ;
任来义 ;
贺永红 ;
席天德 ;
葛云锦 ;
米乃哲 ;
邓南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 23 (01) :1-7
[5]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侯连华 ;
查明 ;
付金华 ;
邵雨 ;
刘可禹 ;
曹宏 ;
袁选俊 ;
陶士振 ;
唐晓明 ;
王岚 ;
李婷婷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 34 (01) :3-17+1
[6]   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 [J].
杨正明 ;
张仲宏 ;
刘学伟 ;
田文博 ;
徐庆岩 .
石油学报, 2014, 35 (01) :85-92
[7]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J].
邹才能 ;
张国生 ;
杨智 ;
陶士振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冉启全 ;
李登华 ;
王志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4) :385-399+454
[8]   巴肯致密油藏单井产能参数影响程度排序 [J].
梁涛 ;
常毓文 ;
郭晓飞 ;
刘保磊 ;
吴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3) :357-362
[9]   多孔介质自发渗吸研究进展 [J].
蔡建超 ;
郁伯铭 .
力学进展, 2012, (06) :735-754
[10]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内涵、优化设计与实现 [J].
吴奇 ;
胥云 ;
王晓泉 ;
王腾飞 ;
张守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35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