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PM2.5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解析

被引:86
作者
黄辉军 [1 ]
刘红年 [1 ]
蒋维楣 [1 ]
黄世鸿 [1 ]
张予燕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气溶胶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夏、冬两季,分别在南京市4个站点进行为期7天的气溶胶PM2.5采样,同步采集并分离主要排放源的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得到气样及源样中PM2.5的化学成分,对南京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计算各类源对气溶胶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的夏、冬平均值分别为69.1、139.5μg.m-3,PM2.5/PM10的全年平均值为63.9%;富集成分中,S、As、Zn、Pb等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Na则主要来源于海洋。来源解析的结果表明,各类污染源对南京市气溶胶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扬尘37.28%、煤烟尘30.34%、硫酸盐9.87%、建筑尘7.95%、汽车尘2.98%、冶炼尘2.57%、其他源9.01%。作者还对扬尘中的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京市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地面积尘来源解析 [J].
刘文菁 ;
黄世鸿 ;
刘小红 ;
徐震涛 ;
杭维奇 .
气象科学, 2001, (01) :87-94
[2]   北京冬春季气溶胶化学成分及其谱分布研究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张文 ;
王跃思 ;
李爱国 ;
朱光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6-12
[3]   中国四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 [J].
滕恩江 ;
胡伟 ;
吴国平 ;
魏复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3) :238-242
[4]   陕西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来源解析 [J].
谢骅 ;
黄世鸿 ;
李联盟 ;
孙玉琪 ;
李淑君 .
气象, 1998, (07) :26-30
[5]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特征[J]. 周斌斌,徐家骝,胡广宇.上海环境科学. 1994(09)
[6]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特征[J]. 周斌斌,徐家骝,胡广宇.上海环境科学. 1994 (09)
[7]   北京大气气溶胶小颗粒的测量与解析 [J].
陈宗良,葛苏,张晶 .
环境科学研究, 1994, (03) :1-9
[8]   京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及来源鉴别 [J].
杨绍晋 ;
杨亦男 ;
钱琴芳 ;
陈冰如 ;
钟溟 ;
胡朝晖 ;
沙因 ;
刘平生 ;
袁纪文 .
环境科学学报, 1987, (04) :411-423
[9]   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污染源的鉴别 [J].
张远航 ;
唐孝炎 ;
毕木天 ;
汤大钢 ;
赵德山 .
环境科学学报, 1987, (03) :269-278
[10]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problems in Brisban(Australia)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s .2 Chan Y C,Si mpson R W,Mctainsh G H,et al. At mos Environ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