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暖期我国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义

被引:32
作者
方修琦
章文波
张兰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全新世暖期,土地利用,降水复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依据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对全新世暖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北旱作南稻作为当时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水稻种植北界达到35°N,较现今北移了2~3度,北方旱作相应向北扩展到现今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的内蒙古长城地带及西北的甘青地区,其中粟是最主要的旱作栽培作物。全新世暖期时旱作北界沿线的降水较今高100mm左右,稻作北界沿线降水较今高100~300mm左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今高100~200mm;伏旱区与副高北界北移了2~3度。暖期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黄河文化.[M].侯仁之 主编.华艺出版社.1994,
[12]  
中国耕作制度.[M].刘巽浩等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13]  
西北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M].尹泽生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2,
[14]  
东北古文化.[M].傅仁义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15]  
内蒙古高原湖泊与环境变迁.[M].李容全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6]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李世奎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8,
[17]  
中国气候.[M].张家诚;林之光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8]  
农业技术经济手册.[M].《农业技术经济手册》编委会著;.农业出版社.1983,
[19]  
农业常用数据资料.[M].贺维农著;.农业出版社.1981,
[20]   河南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J].
丁清贤 .
农业考古, 1990, (01) :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