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暖期我国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义

被引:32
作者
方修琦
章文波
张兰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全新世暖期,土地利用,降水复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依据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对全新世暖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北旱作南稻作为当时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水稻种植北界达到35°N,较现今北移了2~3度,北方旱作相应向北扩展到现今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的内蒙古长城地带及西北的甘青地区,其中粟是最主要的旱作栽培作物。全新世暖期时旱作北界沿线的降水较今高100mm左右,稻作北界沿线降水较今高100~300mm左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今高100~200mm;伏旱区与副高北界北移了2~3度。暖期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J].
张兰生 ;
方修琦 ;
任国玉 ;
索秀芬 .
地学前缘, 1997, (Z1) :131-140
[2]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 [J].
黄光庆 .
地理学报, 1996, (06) :508-517
[3]   济南地区古代农业考古概述 [J].
房道国 .
农业考古, 1996, (01) :30-35+37
[4]   全新世气候适宜期黄土高原及黄土/沙漠过渡区年降水量的初步恢复 [J].
孙东怀,周杰,吴锡浩 .
中国沙漠, 1995, (04) :339-344
[5]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 [J].
刘凤芹 .
华夏考古, 1994, (02) :50-60
[6]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J].
汤圣祥,闵绍楷 .
农业考古, 1994, (01) :59-67
[7]   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 [J].
张居中,孔昭宸,刘长江 .
农业考古, 1994, (01) :68-77
[8]   青海湖全新世植被演变及气候变迁——QH85-14C孔孢粉数值分析 [J].
孔昭宸 ;
杜乃秋 ;
山发寿 ;
童国榜 ;
罗绍杰 ;
范淑贤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3) :79-90
[9]   试论华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 [J].
李富强 .
农业考古, 1990, (02) :84-95
[10]   中国某些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植被和气候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孔昭宸 ;
杜乃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1)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