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和麦穗组织中DON毒素积累分析

被引:22
作者
徐飞
杨共强
宋玉立
王俊美
李亚红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14.06.012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和麦穗组织中DON毒素积累水平,培育和利用抗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的品种提供资源和依据,本研究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河南省的106个小麦品种(系)抗赤霉病性进行鉴定分析,并用ELISA测定了病穗组织中DON毒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106个小麦品种(系)中未发现抗病和中抗材料,中感品种(系)有华育198、郑麦103和春丰0021等14个,占13.2%;感病的有曌式2010-06、百农898和中麦63等92个,占86.8%。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颖壳和穗轴中DON毒素积累水平有显著差异,籽粒中DON毒素水平在(0.70287.63)mg/kg之间,其中郑03876、豫保1号和中麦63的DON毒素水平在2 mg/kg以下,为抗毒素材料;其他的103个品种DON毒素水平大于2 mg/kg;颖壳和穗轴中的DON毒素水平在(51.03392.87)mg/kg之间,普遍比籽粒中DON毒素含量高。籽粒中DON毒素水平与小麦品种(系)的平均病害严重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1 / 6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 [J].
封薇 ;
刘太国 ;
张敏 ;
陈万权 .
植物病理学报, 2012, (01) :25-31
[2]   陕西省新育成品种(系)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析 [J].
李强 ;
王保通 ;
吴兴元 ;
段双科 ;
王芳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4) :712-715
[3]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 [J].
任明见 ;
朱文华 ;
张庆勤 .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04) :49-54
[4]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DON含量的关系 [J].
谢茂昌 ;
王明祖 .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01) :42-45
[5]   小麦赤霉病穗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量的变化 [J].
陈利锋 ;
宋玉立 ;
徐雍皋 .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01) :27-30
[6]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J].
徐雍皋 ;
方中达 .
植物病理学报, 1982, (04) :55-59
[7]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改进及其抗源的开拓 [J].
王裕中 ;
杨新宁 ;
肖庆璞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05) :67-77
[8]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deoxynivalenol accumulation in wheat[J] . G.‐H.Bai,R.Plattner,A.Desjardins,F.Kolb,R. A.McIntosh.Plant Breeding . 2008 (1)
[9]  
Strategies for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head blight: Effect on yield, alveographic parameters and deoxynivalenol contamination in winter wheat grain[J] . Massimo Blandino,Luca Minelli,Amedeo Reyneri.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 2006 (3)
[10]  
MANAGEMENT AND RESISTANCE IN WHEAT AND BARLEY TO FUSARIUM HEAD BLIGHT1[J] . Guihua Bai,Gregory Shaner.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