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被引:197
作者
陈诗一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二氧化碳强度; 因素分解; 能源生产率; 结构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降低或者能源生产率的提高,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且直接的决定因素,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碳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从工业减排历史进程的视角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43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2]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3]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研究 [J].
涂正革 ;
肖耿 .
世界经济, 2009, 32 (11) :41-54
[4]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 [J].
张军 ;
陈诗一 ;
Gary HJefferson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20
[5]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6]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7]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8]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285-292
[9]   中国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及其解释 [J].
张军 ;
刘君 .
学术月刊, 2008, (07) :60-68
[10]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世界经济, 2007, (05) :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