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被引:111
作者
许海龙 [1 ,2 ]
魏国齐 [2 ]
贾承造 [3 ]
杨威 [2 ]
周天伟 [3 ]
谢武仁 [2 ]
李传新 [2 ]
罗贝维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古隆起; 震旦系; 构造演化; 天然气成藏; 不整合; 古岩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生界不整合等重要区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和剥蚀量,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雏形期、发育期、稳定埋藏期和调整定型期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古隆起构造演化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整合控制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古隆起形态变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
引用
收藏
页码:406 / 4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Differential exhumation in response to episodic thrusting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Dennis Arne;Brenton Worley;Christopher Wilson;She Fa Chen;David Foster;Zhi Li Luo;Shu Gen Liu;Paul Dirks.Tectonophysics.1997, 3
[2]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万天丰著;.地质出版社.2004,
[3]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4]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5]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7]   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对天然气运聚的指征——以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为例 [J].
李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189-197
[8]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J].
赵文智 ;
卞从胜 ;
徐春春 ;
王红军 ;
王铜山 ;
施振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385-393
[9]   四川合川—潼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 [J].
郭秋麟 ;
李建忠 ;
陈宁生 ;
胡俊文 ;
谢红兵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409-417
[10]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J].
徐胜林 ;
陈洪德 ;
陈安清 ;
林良彪 ;
李君文 ;
杨俊斌 ;
高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