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和施肥方法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邱临静 [1 ]
周春菊 [2 ]
李生秀 [1 ]
薛亮 [1 ]
王虎 [3 ]
王林权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施肥方法; 冬小麦; 氮素; 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肥方法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特点。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沟栽培明显降低了开花期地上部分的氮素累积量,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地上部分和子粒的氮素累积量;垄上覆膜有增加开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及子粒氮素累积的作用。从花后氮素转运与吸收情况看,垄沟栽培花后累积氮量及其对子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平作,但其转运氮贡献率显著低于平作;垄上覆膜有较高的氮素转运量和花后累积量。垄下施肥地上部和子粒的氮素累积量比常规施肥分别高1.47和1.75 mg/stem,差异达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马兴华 ;
于振文 ;
梁晓芳 ;
颜红 ;
史桂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50-2155
[2]   冷型小麦氮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 [J].
周春菊 ;
张嵩午 ;
王林权 ;
苗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62-2168
[3]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J].
赵满兴 ;
周建斌 ;
杨绒 ;
郑险峰 ;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43-2149
[4]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研究 [J].
李小雁 ;
张瑞玲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2) :45-48+52
[5]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凌启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48-154
[6]   沟垄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彩绒 ;
田霄鸿 ;
李生秀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2) :208-214
[7]   成垄压实施肥对氮素运移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赵允格 ;
邵明安 ;
张兴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68-72
[8]   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试验研究 [J].
吕殿青 ;
邵明安 ;
王全九 .
土壤学报, 2003, (01) :147-150
[9]   陕西黄土区小麦氮肥一次深施的理论依据与增产条件 [J].
吕殿青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5)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