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的研究

被引:40
作者
朱抱真
丁一汇
罗会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朱抱真; 海陆分布; 季节突变; 行星环流; 大气现象; 低空急流; 急流(气象); 梅雨暴雨; 东亚; 中尺度扰动; 前汛期暴雨; 高空急流; 地形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纪念我国现代气象的奠基人竺可祯先生,本文回顾了自竺先生“东南亚季风和中国雨量开创性论文发表以后在东亚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给一部分讨论了大气坏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第二部分讨论了海陆差异和地形在季风发展的动力和热力过程中的作用,这包括冬季风、夏季风以及有关的热源和热汇。第三部分讨论了季风降水,尤其重点介绍了中尺度扰动、低空急流和梅雨的年际变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梅雨锋中尺度扰动的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J].
陆汉城 ;
王敬伍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8, (02) :182-190
[2]   斜压气流的中尺度稳定性 Ⅱ.横波型不稳定 [J].
张可苏 .
气象学报, 1988, (04) :385-392
[3]   高空和低空急流与暴雨关系的实例分析 [J].
肖文俊 ;
陈秋士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4, (01) :83-88
[4]   地形与热力共同作用下超长波的非线性平衡态与阻塞形势 [J].
朱正心 .
大气科学, 1983, (01) :13-22
[5]   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J].
黄安丽 ;
高坤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03) :356-364
[6]   一次梅雨锋低空急流形成的分析 [J].
斯公望 ;
俞樟孝 ;
李法然 ;
杨厥正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2, (02) :165-170
[7]   中尺度低压系统形成和维持的数值实验 [J].
赵思雄 ;
周晓平 ;
张可苏 ;
刘苏红 .
大气科学, 1982, (02) :109-117
[8]   江淮流域一种中间尺度暴雨系统的研究 [J].
金祖辉 .
大气科学, 1982, (02) :187-194
[9]   关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 [J].
朱抱真 ;
宋正山 .
大气科学, 1979, (03) :219-226
[10]   近八十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J].
徐群 .
气象学报, 1965, (04) :50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