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5 条
湖北铜绿山矿床石英闪长岩的矿物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
被引:38
作者:
赵海杰
[1
]
毛景文
[1
]
向君峰
[1
]
周振华
[1
]
魏克涛
[2
]
柯于富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
来源: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矿物成分;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铜绿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铜绿山是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大型夕卡岩型Cu-Fe(Au)矿床。本文对该矿区中与成矿密切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斜长石主要为更长石(An=21~31);角闪石贫Ti(<0.2),高Mg/(Mg+Fe)(>0.5),属于富镁角闪石;而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岩石的地球化学具有高硅(58.86%~67.71%),富碱(Na2O+K2O=5.67%~9.63%),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并强亏损元素Nb、Ta、Ti等特征。岩石的(87Sr/86Sr)i为0.7055~0.7069,εNd(t)为-7.65~-3.44;(206Pb/204Pb)i=17.66~18.00,(207Pb/204Pb)i=15.49~15.56,(208Pb/204Pb)i=37.73~38.19。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说明,铜绿山岩体与阳新岩体为同源岩浆的产物,源区为深度大于40km的富集地幔,经下地壳的混染及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岩浆熔体形成的温度应大于889℃。角闪石和黑云母的温度计估算岩浆结晶温度分别为650~800℃和500~630℃,黑云母开始结晶温度略低于角闪石结晶结束温度,压力为1.49kbar,对应侵位深度约4.9km。岩浆具有利于Cu、Fe、Au等成矿元素进入熔体的条件,可能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68 / 784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