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下游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11
作者
尹东屏
沈树勤
曾明剑
濮梅娟
吴海英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台南京,南京,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暴雨概念模式;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5.04.008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选用2003年6月21日到7月11日梅汛期12次暴雨和9次非暴雨过程,对其天气形势、物理量进行了合成平均对比分析;结合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地面锋面的位置,利用T213的20:00格点资料,计算和绘制了暴雨日和非暴雨日的合成平均物理量场,分析两类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特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暴雨短期预报的概念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24 / 3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庆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8
[2]   江淮暴雨中尺度特征数值模拟 [J].
徐勇 ;
郑维忠 ;
陆汉城 .
气象科学, 2001, (01) :73-79
[3]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J].
李耀辉 ;
寿绍文 .
气象科学, 2000, (02) :171-178
[4]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丁一汇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5]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