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内大粒子对闪电活动影响的个例模拟

被引:13
作者
王飞 [1 ,2 ]
董万胜 [1 ]
张义军 [1 ]
马明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三维云起电放电模式; 比质量浓度; 电量变化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三维云起电放电模式,通过对2008年9月6日北京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模拟,研究了云内雨滴、冰晶、霰和雹4种粒子对云内闪电活动的直接影响。对比几种主要冰相粒子比质量浓度的分布变化与模拟闪电开始发生高度的关系,并分析几种冰相粒子所带电量变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霰和冰晶是对云内闪电发生作用最为重要的两种粒子;雹粒子对闪电发生作用有限;雨滴则对于主电荷区附近闪电发生没有直接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际观测中出现的雷达强回波达到某个高度之上可以预警闪电发生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霰粒子在一定高度之上与冰晶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分离,从而使云内电场迅速增强,并最终引发闪电而导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雷达资料在孤立单体雷电预警中的初步应用 [J].
王飞 ;
张义军 ;
赵均壮 ;
吕伟涛 ;
孟青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2) :153-160
[2]   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 [J].
张义军 ;
周秀骥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829-834
[3]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
[4]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II:电结构形成机制[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