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空间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相关研究

被引:62
作者
段安民
吴国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LASG
[3] 北京
[4] LASG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环流;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1958~1999年的7月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青藏高原区域大气热源强度(整层气柱的总非绝热加热率)做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大气热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复杂,各地差异显著。前4个REOF型的加热中心位于高原东北部、高原西南部、克什米尔地区以及高原东南部地区上空。小波分析还表明各空间型都有2~4a的变化周期。文中计算了前4个RPC与东亚中、低空纬向风(U)、经向风(V)、纬向水汽通量(Qu)、经向水汽通量(Qv)的相关系数,并用这些相关系数构造矢量,进而分析其流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发现高原不同区域的大气加热异常所对应的东亚大气环流形势及降水也大不相同,由此表明,在研究高原加热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时,应注意加热的空间分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刘新 ;
李伟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3) :267-277
[2]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3]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
[4]   中国冬季月平均气温异常的旋转EOF分析 [J].
吴洪宝,李栋梁,章基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3) :349-354
[5]   我国月降水频数的时空特征 [J].
黄嘉佑 .
气象, 1987, (01) :10-14
[6]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 [J].
叶笃正 ;
张捷迁 .
中国科学, 1974, (03) :301-320
[7]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
[8]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irculation[J] . Zhao Ping,Chen Longxu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