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焦虑 中国新村20世纪20——50年代

被引:8
作者
杨宇振
机构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育部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村; 模范村; 平民住宅; 现代性; 空间生产;
D O I
10.13717/j.cnki.ta.2017.02.006
中图分类号
TU-098 [专史];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0712 ; 083304 ;
摘要
新村作为一种集体存在的想象与实践,在20世纪初的中国浮现出来。文章讨论了新村的多种观念与争论;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间新村概念与空间模型的演变,阐述了彼时关于"新村形变"的讨论与批评、建筑师对新村建设的回应;进而论述作为新空间的新村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新村生产是各种焦虑的生产,与权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危机、资本积累危机以及人存在的意义危机紧密相关,其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未随时间过程而解决,是远未终结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美化的新村谈. 王统熙. 民国日报-批评 . 1920
[2]   居住作为进入城市的权利 兼谈《不只是居住》 [J].
杨宇振 .
时代建筑, 2016, (06) :78-81
[3]   空间、自由与现代性 结合20世纪上半叶社会住宅生产的讨论 [J].
杨宇振 .
时代建筑, 2015, (05) :56-63
[4]   焦饰的欢颜:全球流动空间中的中国城市美化 [J].
杨宇振 .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 (01) :33-43
[5]  
中国:传统与变迁[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著, 2002
[6]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胡适. 新潮 . 1920
[9]  
性经验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米歇尔·福柯, 2016
[10]  
中国的现代化[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GilbertRozman)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