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107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何园球
李辉信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微生物量; 季节动态; 红壤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地 >干扰荒草地 >小叶栎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不同植被下微生物量N的差异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呈高度季节变异 ,植被与季节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p<0 0 1 ) ,但季节的影响低于植被 ;植被和季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0~ 5cm土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其它生物活性指标高度相关 (p<0 0 1 ) ,且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植被间的差异 ,在红壤质量指示方面潜力很大。利用微生物量监测红壤质量恢复 ,建议春季为采样期 ,至少单独分析 0~ 1 0cm土层
引用
收藏
页码:937 / 9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红壤线虫数量特征 [J].
李辉信 ;
刘满强 ;
胡锋 ;
陈小云 ;
何圆球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82-1889
[2]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冉炜 .
土壤学报, 2002, (01) :83-90
[3]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J].
刘满强 ;
胡锋 ;
李辉信 ;
陈小云 ;
何圆球 .
生态学报, 2002, (01) :54-61
[4]   红壤微生物量氮的周转期及其研究意义 [J].
姚槐应 ;
何振立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1999, (03) :387-394
[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红壤质量生物指标的探讨 [J].
俞慎 ;
李勇 ;
王俊华 ;
车玉萍 ;
潘映华 ;
李振高 .
土壤学报, 1999, (03) :413-422
[6]   红壤微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J].
陈国潮 ;
何振立 ;
姚槐应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9, (04) :47-48
[7]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林光耀 ;
罗学升 .
土壤学报, 1998, (02) :276-282
[8]   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 [J].
赵其国 .
土壤, 1995, (06) :281-285
[9]   Size and activity of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under grass and arable management [J].
Haynes, RJ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9, 30 (03) :210-216
[10]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icrobial biomass, N mineralisation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a Chernozem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management[J] . E. Kandeler,D. Tscherko,H. Spiegel.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