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时兴合 [1 ,2 ]
李生辰 [3 ]
安迪 [4 ]
李栋梁 [4 ]
苏忠诚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青海省气候中心
[3] 青海省气象台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青海湖水面; 蒸发量;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海湖区1958~2007年气象、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和江西沟、刚察沙柳河2个站20cm口径蒸发皿与E-601型蒸发量的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月、季、年蒸发量,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区4~9月20cm口径蒸发皿湖水与淡水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91~0.97之间,5~9月E-601型与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70~0.78之间,同期的蒸发量与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关系密切。青海湖年蒸发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1958~1963年、1977~1981年、1998~2004年蒸发量增加,1964~1976年、1982~1997年、2005~2007年蒸发量减少。青海湖年蒸发量每25年发生一次突变,20世纪60、80年代蒸发量表现出不稳定,70、90年代是年蒸发量的相对平稳时段。青海湖降水量增多是导致蒸发量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87 / 7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山西省20cm口径蒸发器皿与E-601型蒸发器折算系数分析 [J].
杨霞 .
海河水利, 2007, (06) :47-48
[2]   青海省E601B型蒸发与小型蒸发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J].
李进虎 ;
邵玉红 ;
汪青春 ;
张焕平 .
青海科技, 2006, (03) :52-55
[3]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J].
左洪超 ;
鲍艳 ;
张存杰 ;
胡隐樵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680-688
[4]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周连童 ;
黄荣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280-295
[5]   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 [J].
任国玉 ;
郭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31-44
[6]   黄淮海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郭军 ;
任国玉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666-672
[7]   塔里木河流域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分析 [J].
胡顺军 ;
田长彦 ;
宋郁东 ;
陈斌 ;
王方 .
中国沙漠, 2005, (05) :649-651
[8]   近42a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 [J].
李林 ;
朱西德 ;
王振宇 ;
汪青春 .
中国沙漠, 2005, (05) :689-696
[9]   近40 a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同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变化的关系 [J].
左洪超 ;
李栋梁 ;
胡隐樵 ;
鲍艳 ;
吕世华 .
科学通报, 2005, (11) :1125-1130
[10]   E-601B与E-601型蒸发器及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J].
王永长 .
水文, 2005, (02) :54-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