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5
作者:
黄燕
[1
]
王宁利
[2
]
王班伟
[1
]
黎立军
[1
]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外科学;
非穿透小梁手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79.6 [眼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2 ;
摘要: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远期疗效与失败原因。设计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POAG患者105例(111眼)。方法对55眼和56眼分别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0~48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角、并发症。结果术后48个月非穿透小梁手术组视力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组(χ2=7.7381,P<0.05)。在6、12、24、36、48个月时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复合小梁切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77%、70%、67%、60%和91%、86%、82%、81%、78%。6、12、24、36个月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8、0.748、2.93、3.53;P>0.05),但48个月时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复合小梁组(χ2=5.26,P<0.05)。非穿透小梁手术组4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保存仅占47%,少于复合小梁切除组(76%)。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术区滤过膜发生纤维化增厚30例(54.5%),虹膜周边前粘连12例(21.8%)。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术后6个月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相当,而远期则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升高,除滤过泡瘢痕化因素外与手术区滤过膜的纤维化增厚及虹膜周边前粘连导致房水滤过减少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