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低产“白土”的成因及其改良

被引:24
作者
于天仁
谢建昌
杨国治
高子勤
陈家坊
沈壬水
丁昌璞
周起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白土; 犁底; 白土层; 漂白层; 水稻产量; 太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太湖地区的低产白土,曾经遭受过一定程度的表面潜育过程。但是白土层的出现,并不是现代水稻土成土过程的产物,而且这种白土的特性,又与太湖地区的一般脱沼泽土不同。这种白土的低产原因,是由于施肥过少,因而有效养分,特别是氮和磷比较缺乏所致。物理性质不良也可起有一定影响。由于有机质含量和胶体含量都较少,所以保蓄养分的能力也较差。通过田间试验证明,深耕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在一次改良措施后,水稻即可增产一倍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6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Ⅳ.红壤性水稻土中铁锰的活动性 [J].
丁昌璞 ;
于天仁 .
土壤学报, 1958, (02) :99-107
[2]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Ⅲ)氧化还原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J].
于天仁 ;
刘畹蘭 .
土壤学报, 1957, (04) :292-304
[3]   南京下蜀层土壤的化学组成 [J].
于天仁 .
土壤学报, 1950, (02)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