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体制机制与未来图景

被引:6
|
作者
周文 [1 ,2 ]
何雨晴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2]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举国体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运行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更好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图景必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因此,要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要引领产业变革新浪潮,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N]..人民日报.2022,
  • [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
  • [3]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24,
  •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8,
  • [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 [6]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 [7]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 [8]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周文
    张奕涵
    [J]. 上海经济研究, 2024, (04) : 14 - 30
  • [9]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与政府作为
    黄恒学
    [J]. 人民论坛, 2024, (06) : 31 - 33
  • [10]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
    彭绪庶
    [J]. 经济纵横, 2024, (03) : 23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