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条天牛属比较形态学研究(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白条天牛族)

被引:13
作者
刘莹
熊赛
任杰群
张向向
陈力
机构
[1]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市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白条天牛属; 云斑白条天牛; 多斑白条天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38 [鞘翅目害虫]; Q964 [昆虫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研究了白条天牛属10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颊、触角、前胸背板斑纹、鞘翅斑纹、鞘翅基部瘤突、中胸后侧片、前足第1跗节等外部形态特征在白条天牛属中具有种间分类学意义。上颚基部、腹部第7节腹板形状、触角长度可用于雌雄鉴别。通过比较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1852与多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1839)的外部形态与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均为有效种。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杨树上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李建庆
    杨忠岐
    张雅林
    梅增霞
    [J]. 昆虫学报, 2009, 52 (08) : 860 - 866
  • [2] 橙斑白条天牛的发生环境及防控
    邵必发
    方思爱
    马骏飞
    徐光余
    杨爱农
    [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8) : 33 - 35
  • [3] 云斑天牛成虫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
    李娟
    王满囷
    张志春
    陈京元
    张国安
    [J]. 林业科学, 2008, (06) : 168 - 170
  • [4] 云斑天牛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性
    梁潇予
    杨伟
    杨远亮
    杨春平
    杨毅
    [J]. 昆虫知识, 2008, (01) : 78 - 82
  • [5] 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刁志娥
    丁福波
    [J]. 华东昆虫学报, 2004, (02) : 49 - 52
  • [6] 榕八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刘东明
    高泽正
    邢福武
    [J]. 中国森林病虫, 2003, (06) : 10 - 12
  • [7]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及与寄主树关系的研究
    高瑞桐,王宏乾,徐邦新,郑世锴,王希群,龚益鸿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06) : 619 - 623
  • [8] 云斑天牛生殖系统的研究
    嵇保中,钱范俊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 1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