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鹿鞭的药性表征,探讨其四气归属。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11组:空白组,虚寒模型组,人参组,虚寒鹿鞭低、中、高剂量组,虚热模型组,西洋参组,虚热鹿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每天下午分别定时灌胃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制备虚寒、虚热模型,每天上午定时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给予空白溶剂,连续14 d。于第14天给药后30 min测定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于第15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乳酸(LA)、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剖取大腿骨骼肌测定肌糖原含量、肌肉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以及P-AMPK、AMPK、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虚寒模型组比较,虚寒鹿鞭低、中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虚寒症状有所改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血LA含量显著降低,BUN、TC及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肌肉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组织P-AMPK/AMPK值、SIRT1、PGC-1α含量明显增加。与虚热模型组比较,虚热鹿鞭低、中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虚热症状有所改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血LA、BUN含量显著降低,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肌肉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肌肉组织P-AMPK/AMPK值、SIRT1、PGC-1α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鹿鞭可以通过影响AMPK/SIRT1/PGC-1α通路调节肌肉组织能量代谢异常状态,进而双向调节小鼠虚寒及虚热状态,增强虚寒、虚热小鼠体力,故鹿鞭四气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