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18
作者
邢裕盛
刘桂芝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研究工作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重视,在生物学界甚至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当前,此门学科的研究工作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其一是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研究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作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手段。从目前已知的资料看来,此种方法对沉积年龄为20亿年以后的地层较为有效;其二是根据在这些古老岩石中发现的微古植物分子,探寻其与现代生物(主要是菌、藻植物)的亲缘关系,并进而据以研究生物的发生和演化过程。目前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辽宁南部震旦系腔肠动物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J].
邢裕盛 ;
刘桂芝 .
地质学报, 1979, (03) :167-172+267
[2]   蓟县蓟县系雾迷山组多核体绿藻化石 [J].
张鹏远 .
地质学报, 1979, (02) :87-90+167
[3]   震旦纪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 [J].
张昀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4) :293-304+379
[4]   燕辽地区震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J].
邢裕盛 ;
刘桂芝 .
地质学报, 1973, (01) :1-51+138
[5]   滇东及鄂西震旦系中古孢子的发现 [J].
严富华 .
地质科学, 1965, (04) :370-373
[6]  
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M]..地质出版社.1979,
[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编辑.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