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被引:316
作者
翟明国
朱日祥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构造体制转折; 时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以挤压为主到以伸展为主的转变,形成北北东向的盆岭格局,岩石圈快速减薄,岩浆作用活跃,引发了爆发式成矿.确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是理解构造转折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报道了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对包括华北陆块南北缘、燕山、胶东等典型地区的构造分析确定了由挤压构造到伸展构造的峰期;东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判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变化和热体制的变更转换的时代;盆地分析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华北东部盆地由挤压挠曲型到伸展断陷型的转变期;通过火山岩喷发、与伸展构造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克拉通内部和边缘的金矿爆发成矿期,以及通过火山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研究等限定了岩石圈减薄和壳幔置换的峰期.以上研究结论一致,即华北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峰期时限起于约150~140 Ma,结束于约 110~100 Ma,峰值是 120 Ma.
引用
收藏
页码:913 / 9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Geochemistry of mesozoic basalts and mafic dikes, sou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J].
Zhang, HF ;
Sun, M .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02, 44 (04) :370-382
[2]   山东幔源岩浆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建明 ;
张宏福 ;
孙景贵 ;
叶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21-930
[3]   燕山典型盆地充填序列及迁移特征:对中生代构造转折的响应 [J].
李忠 ;
刘少峰 ;
张金芳 ;
王清晨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31-940
[4]   蔡家营、大井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 [J].
王莉娟 ;
王京彬 ;
王玉往 ;
朱和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41-950
[5]   山西交城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局部旋转及构造意义 [J].
史瑞萍 ;
黄宝春 ;
朱日祥 ;
任收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81-987
[6]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的成因和意义:主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J].
陈斌 ;
翟明国 ;
邵济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1) :896-907
[7]   山东胶莱盆地北缘金矿Ar-Ar法和 Rb-Sr等时线年龄与成矿时代 [J].
张连昌 ;
沈远超 ;
刘铁兵 ;
曾庆栋 ;
李光明 ;
李厚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9) :727-734
[8]   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U-Pb离子探针定年 [J].
吴元保 ;
陈道公 ;
夏群科 ;
Etienne DELOULE ;
程昊 .
岩石学报, 2002, (03) :378-382
[9]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 [J].
刘红涛 ;
孙世华 ;
刘建明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2, (03) :257-274
[10]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榴辉岩中变质锆石:离子探针和微区结构研究 [J].
陈道公 ;
Etienne DELOULE ;
夏群科 ;
吴元保 ;
程昊 .
岩石学报, 2002, (03) :36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