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GPa块状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周文戈
谢鸿森
刘永刚
郑小刚
赵志丹
周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贵阳,贵阳,贵阳,北京,北京
关键词
块状斜长角闪岩; 高压; 温度; 时间; 部分熔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利用多顶砧压机,以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天然斜长角闪岩为样品,在2.0GPa,800~1000℃条件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块状样品脱水部分熔融实验:(1)保持压力p=2.0GPa,加热时间t=12h不变,改变温度(800℃1000℃)的实验;(2)保持压力p=2.0GPa,温度T=850℃不变,改变加热时间(12~200h)的实验.结果表明,2.0GPa,加热12h的条件下,随温度升高,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石榴石、熔体和单斜辉石,熔体的成分呈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的演化趋势.2.0GPa,850℃条件下,随加热时间增加,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石榴石、熔体和单斜辉石,熔体的成分由英云闪长质向花岗闪长质演化.当块状岩石样品中熔体体积百分比的含量达到5%时,熔体已经相互连通.温度大于850℃的条件下生成的熔体其粘度在104Pas量级,已经满足了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熔体分凝形成岩浆的粘度要求.因此,可以认为在增厚地壳的下部,斜长角闪岩的脱水部分熔融可以形成英云闪长质-花岗质岩浆.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3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下地壳麻粒岩成因:来自高温高压实验的证据[J]. 杨晓松,金振民,高山,杨晓松,E.Huenges,B.Wunder,F.R.Schilling,杨晓松.科学通报. 2001(24)
[2]  
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熔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J]. 杨晓松,金振民,E. Huenges,F. R. Schilling,B. Wunder.科学通报. 2001(03)
[3]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Ⅱ——岩石结构对变质反应的制约 [J].
刘建忠 ;
卢良兆 ;
谢鸿森 ;
欧阳自远 ;
刘喜山 .
矿物学报, 1999, (04) :453-458
[4]   地壳岩石的失水熔融实验 [J].
林强 ;
葛文春 ;
马瑞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尹成孝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3) :209-214
[5]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 [J].
刘建忠 ;
卢良兆 ;
谢鸿森 ;
刘喜山 .
地质科学, 1998, (04) :66-73
[6]   1650℃,1~3GPa下玄武岩熔体结构的实验研究 [J].
朱卫国 ;
谢鸿森 ;
徐济安 ;
侯渭 ;
张月明 ;
郭捷 ;
许祖鸣 .
科学通报, 1998, (14) :1551-1556
[7]   变质反应与脱水熔融成因关系的实验研究——以晋蒙边界孔兹岩系中富铝片麻岩为例 [J].
刘福来 ;
沈其韩 ;
耿元生 ;
徐学纯 ;
马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481-487
[8]   麻粒岩相条件下熔融反应与矿物相转变机制的实验研究 [J].
刘福来 ;
沈其韩 ;
耿元生 ;
徐学纯 ;
马瑞 .
地质学报, 1997, (03) :254-265+294
[9]   秦岭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的放射性与岩石圈的现代热结构和热状态 [J].
高山 ;
张本仁 .
地球化学, 1993, (03) :241-251
[10]   高温高压下测量岩石矿物波速的新方法及其意义 [J].
谢鸿森 ;
张月明 ;
徐惠刚 ;
侯渭 ;
郭捷 ;
赵鸿儒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8) :86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