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附视频

被引:32
作者
伍国勇 [1 ,2 ,3 ]
刘金丹 [1 ]
陈莹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2] 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
[3] 生态文明(贵州)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1521.21.338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可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强区域间低碳技术共享,早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基于200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进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不同省份下降的速度存在明显的异质性;2001-2018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依赖性有增强的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凸显。其中,邻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种植规模和农户受教育程度都有助于降低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而邻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受灾严重程度与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各地区在实现低碳化的路径中应充分挖掘区域碳减排的积极因素并有效抑制消极因素。同时,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借助农业生产中的效仿效应,共同实现区域协同减排的双赢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Model Based Regional Estimat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tentials from Rice Croplands in Bangladesh [J].
Begum, Khadiza ;
Kuhnert, Matthias ;
Yeluripati, Jagadeesh ;
Ogle, Stephen ;
Parton, William ;
Kader, Md Abdul ;
Smith, Pete .
LAND, 2018, 7 (03)
[12]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J].
Burney, Jennifer A. ;
Davis, Steven J. ;
Lobell, David B.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 107 (26) :12052-12057
[13]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J].
Gomiero, T. ;
Paoletti, M. G. ;
Pimentel, D. .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2008, 27 (04) :239-254
[14]   中国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基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Durbin模型 [J].
吴贤荣 ;
张俊飚 ;
程琳琳 ;
田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53-61
[15]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J].
李秋萍 ;
李长建 ;
肖小勇 ;
武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04) :30-35
[16]   基于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李颖 ;
葛颜祥 ;
刘爱华 ;
梁勇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10) :33-40
[17]   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J].
田云 ;
张俊飚 ;
尹朝静 ;
吴贤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91-98
[18]   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尧波 ;
郑艳明 ;
胡丹 ;
聂兰琴 ;
付姗 ;
胡启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3) :311-318
[19]   中国农业碳排放变化因素分解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贸易角度的LMDI分解法 [J].
韩岳峰 ;
张龙 .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4) :47-52
[20]   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 [J].
闵继胜 ;
胡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