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附视频

被引:32
作者
伍国勇 [1 ,2 ,3 ]
刘金丹 [1 ]
陈莹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2] 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
[3] 生态文明(贵州)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1521.21.338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可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强区域间低碳技术共享,早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基于200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特征,进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不同省份下降的速度存在明显的异质性;2001-2018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依赖性有增强的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凸显。其中,邻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种植规模和农户受教育程度都有助于降低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而邻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受灾严重程度与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各地区在实现低碳化的路径中应充分挖掘区域碳减排的积极因素并有效抑制消极因素。同时,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借助农业生产中的效仿效应,共同实现区域协同减排的双赢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J].
习近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 (28) :5-7
[2]   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伍国勇 ;
孙小钧 ;
于福波 ;
杨丽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5) :46-57
[3]   近20年来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化 [J].
夏四友 ;
赵媛 ;
许昕 ;
文琦 ;
崔盼盼 ;
唐文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 (03) :596-608
[4]   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J].
曹志宏 ;
秦帅 ;
郝晋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 (09) :1283-1290
[5]   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J].
陈银娥 ;
陈薇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5) :122-133
[6]   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评价及随机性收敛研究——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与面板单位根检验 [J].
吴昊玥 ;
何艳秋 ;
陈柔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 (09) :1381-1391
[7]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增长主导效应与减排退耦效应 [J].
吴贤荣 ;
张俊飚 .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05) :27-36
[8]   华中地区种植业生产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J].
郭旋 ;
张良茂 ;
胡荣桂 ;
宋明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 (05) :695-701
[9]   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集聚与分异 [J].
陈罗烨 ;
薛领 ;
雪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 (11) :1777-1784
[10]   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与门槛特征 [J].
王惠 ;
卞艺杰 .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06) :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