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见阔叶绿化植物滞留PM2.5能力与叶面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46
作者
谢滨泽 [1 ,2 ]
王会霞 [2 ]
杨佳 [1 ,2 ]
王彦辉 [2 ]
石辉 [1 ]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叶片; PM2.5; 滞留; 粒径; 叶面微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56 [叶与变态叶];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叶片是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文用洗脱法测定了北京市20种常见阔叶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TSP)及PM2.5(颗粒直径≤2.5μm)的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叶表面的微结构,分析比较了20种道路绿化植物叶片去除TSP与PM2.5的能力,以探讨典型植物叶表面微结构特征对大气颗粒物拦截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TSP和PM2.5的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0.40~3.44g/m2和0.04~0.39g/m2。(2)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不同植物滞留TSP和PM2.5差异的主要原因,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3)气孔密度较大的叶片表面颗粒物滞留量较大。研究表明,灌木与藤本植物单位叶面积对TSP和PM2.5的平均滞留量均大于乔木;叶表面沟槽宽度为5μm左右时对PM2.5滞留量较大;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和大叶黄杨(Buxus sinica)单位叶面积滞留TSP与PM2.5量与其他供试植物相比均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432 / 24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居群唐古特白刺叶片解剖特征对生境的响应研究 [J].
白潇 ;
李毅 ;
苏世平 ;
赵小仙 .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10) :1986-1993
[2]   宁夏10种观赏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综合评价 [J].
刘滨 ;
彭励 ;
郑丽萍 ;
任树勇 .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09) :1808-1816
[3]   7种绿化植物滞尘的微观测定 [J].
贾彦 ;
吴超 ;
董春芳 ;
李常平 ;
廖慧敏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3 (11) :4547-4553
[4]   女贞和珊瑚树叶片表面特征的AFM观察 [J].
石辉 ;
王会霞 ;
李秧秧 ;
刘肖 .
生态学报, 2011, 31 (05) :1471-1477
[5]  
城市绿化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滞尘能力的影响.[J].王会霞;石辉;李秧秧;.应用生态学报.2010, 12
[6]   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高金晖 ;
王冬梅 ;
赵亮 ;
王多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2) :94-99
[7]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J].
王赞红 ;
李纪标 .
生态环境, 2006, (02) :327-330
[8]   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J].
于建华 ;
虞统 ;
魏强 ;
王欣 ;
时建纲 ;
李海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45-47
[9]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 [J].
柴一新 ;
祝宁 ;
韩焕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21-1126
[10]  
Modeled PM 2.5 removal by trees in ten U.S. cities and associated health effects.[J].David J. Nowak;Satoshi Hirabayashi;Allison Bodine;Robert Hoehn.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