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

被引:75
作者
张连生
钟大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红河剪切带; 同位素年代学; 东亚大陆;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用U-Pb法对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进行了精细年代学分析,确定这一运动时期至少是从35Ma到22Ma,与南海张开的时间大致吻合。将这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提出在太平洋板块加速俯冲的作用下,南海作为主动盆地发生的扩张活动,引起华南板块在晚白垩世到中新世中期发生了由SE向NW方向的运动,与印度板块一起推挤三角形青藏高原,使其发生第一次的隆升。与此同时,华南内部及周边地区发生强烈变形。印支块体在其两侧的印度和华南板块共同挤压下,向东南滑出,沿红河剪切带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4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 .
岩石学报, 1995, (02) :101-114
[2]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廷栋 .
地球学报, 1995, (01) :1-9
[3]   陆内软碰撞带的鉴别及伸展裂谷海盆地的聚合封闭过程 [J].
夏文臣,周杰,雷建喜,张素新,杨永强 .
地质科学, 1995, (01)
[4]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4, (24) :2214-2218
[5]   东海与黄海的三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J].
冯锐 ;
周海南 ;
姚政生 ;
马桂明 ;
李全林 .
地质学报, 1993, (01) :19-36
[6]   北秦岭造山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吉让寿 ;
秦德余 ;
高长林 .
地质科学, 1992, (S1) :37-49
[7]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热年代学研究——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实例 [J].
陈文寄 ;
TM哈里森 ;
OM洛弗拉 .
地震地质, 1992, (02) :121-128
[8]  
LARGE-SCALE STRIKE SLIP FAULT: THE MAJOR STRUCTURE OF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AFTER COLLISION[J]. 钟大赉,P. TAPPONNIER,吴海威,张连生,嵇少丞,钟嘉猷,刘小汉,U. SCHAERER,R. LACASSIU,P. LELOUP.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0(04)
[9]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喜山期陆内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 [J].
吴海威 ;
张连生 ;
嵇少丞 .
地质科学, 1989, (01) :1-8+109
[10]   四川盆地褶皱形成时间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J].
甘昭国 ;
梁恩宇 .
天然气工业, 1988, (0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