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M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被引:107
作者
陈立春 [1 ]
王虎 [1 ]
冉勇康 [1 ]
孙鑫喆 [1 ]
苏桂武 [1 ]
王继 [2 ]
谭锡斌 [1 ]
李智敏 [3 ]
张晓清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
[2]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3] 青海省地震局
关键词
玉树MS7.1级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大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较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走向310°~320°,总长约31km,左旋走滑性质.另在隆宝镇东侧一带见有长约2km的雁列式张裂缝带,如以该点为破裂带的北端点,则破裂带总长约51km.地表破裂带由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裂缝组成,实测最大水平位错约1.8m.地表破裂带沿甘孜-玉树断裂展布,显示该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历史上记载过多次7级左右地震,古地震遗迹明显,具有短周期的大地震重复特征.玉树地震的孕育机制与汶川地震一样,都是青藏高原东扩、地块边界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不同的是玉树地震为巴颜喀拉地块与川滇块体向东不均匀挤出产生的左旋走滑型地震.
引用
收藏
页码:1200 / 12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3]   甘孜玉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J].
彭华 ;
马秀敏 ;
白嘉启 ;
杜德平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3) :295-304
[4]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J].
徐锡伟 ;
张培震 ;
闻学泽 ;
秦尊丽 ;
陈桂华 ;
朱艾斓 .
地震地质, 2005, (03) :446-461
[5]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J]. 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6]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7]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近代地震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 [J].
周荣军 ;
闻学泽 ;
蔡长星 ;
马声浩 .
地震地质, 1997, (02) :20-29
[8]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J].
周荣军,马声浩,蔡长星 .
中国地震, 1996, (03) :250-260
[9]   玉树断裂活动性研究 [J].
李闽峰,邢成起,蔡长星,国文秀,邬树学,袁著忠,孟勇琦,涂德龙,张瑞斌,周荣军 .
地震地质, 1995, (03) :218-224
[10]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J].
闻学泽 ;
黄圣睦 ;
江在雄 .
地震地质, 1985, (03) :23-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