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AGCM2.0.1对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的回报试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颉卫华 [1 ,2 ]
吴统文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降水;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回报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北京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AGCM2.0.1)对1998年6月24日~7月3日发生在我国江淮流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回报试验。模式起报时间为1998年6月24日00时,使用前10天NCEP-II再分析逐时温度、涡度和散度场进行预报前初始协调(spin-up)积分,产生模式初值,预报时段为1998年6月24日~7月10日,回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全球500hPa位势高度的天气尺度演变过程具有4~7天的可预报性;BCCAGCM2.0.1模式对中国区域的降水以及大气环流场具有3~4天的可预报性,6月24日起报后3天内的预报降水区域位置与实况一致,但中心强度有所差异。对起报后未来2天的5mm和10mm以上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较强,ETS评分值达到了0.25以上,HK评分超过了0.4,降水区域范围预报较为准确,BIA评分趋于1.0。模式对20mm以上的降水也具有一定的可预报性,但模式对大于30mm以上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962 / 97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1998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与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低频特征 [J].
周兵 ;
文继芬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129-136
[2]  
An Empirical Formula to Compute Snow Cover Fraction in GCMs[J]. 吴统文,吴国雄.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4(04)
[3]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4]   1998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J].
闫之辉 ;
田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80-687
[5]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降水分析 [J].
周自江 ;
宋连春 ;
李小泉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03) :287-296
[7]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Errors and Skill Scores of Dichotomous Forecasts [J].
Tartaglione, Nazario .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2010, 25 (01) :355-365
[8]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s Using WRF as a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J].
Bukovsky, Melissa S. ;
Karoly, David 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009, 48 (10) :2152-2159
[9]   How Well Do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Capture the Leading Mode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J].
Zhou, Tianjun ;
Wu, Bo ;
Wang, Bin .
JOURNAL OF CLIMATE, 2009, 22 (05) :1159-1173
[10]  
Improving the Northeast Asian Monsoon Simulation: Remote Impact of Tropical Heating Bias Correction[J] . An,Kyong-Hee,Tam,Chi-Yung,Park,Chung-Kyu.Monthly Weather Review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