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吸附金(Au3+)特性的表征

被引:17
作者
刘月英
傅锦坤
胡洪波
汤丁亮
林种玉
倪子绵
于新生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厦门,厦门,厦门,
关键词
金霉素链霉菌; 废菌丝体; 金; 生物吸附; 金晶体; 表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金霉素发酵生产中的金霉素链霉菌废菌丝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吸附金离子的最适pH值为3.5,其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而非依赖温度的过程.在起始Au3+浓度(100 mg·L-1)与菌体浓度(2g·L-1)之比为50mg/g,pH 3.5和 30℃条件下,吸附 45min,菌体对Au3+的吸附量为45.6 mg·g-1,吸附率达 91.2%.菌体所吸附的金可被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体能将Au3+还原成金颗粒,并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金晶体.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Au3+能被菌体还原成Au0.
引用
收藏
页码:1179 / 11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Solvent extraction of Au(CN) 2 ? and application to facilitated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transport.[J].A.M. Sastre;A. Madi;F.J. Alguacil.Hydrometallurgy.2000, 2
[2]   Micro-organism-gold interactions [J].
Savvaidis, I ;
Karamushka, VI ;
Lee, H ;
Trevors, JT .
BIOMETALS, 1998, 11 (01) :69-78
[3]   BIOSORPTION OF HEAVY-METALS BY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J].
VOLESKY, B ;
MAYPHILLIPS, HA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5, 42 (05) :797-806
[4]   BIOSORBENTS FOR RECOVERY OF METALS FROM INDUSTRIAL SOLUTIONS [J].
KUYUCAK, N ;
VOLESKY, B .
BIOTECHNOLOGY LETTERS, 1988, 10 (02) :137-142
[5]   细菌吸附Pd2+的研究 [J].
刘月英 ;
傅锦坤 ;
李仁忠 ;
张秀丽 ;
胡志钰 .
微生物学报, 2000, (05) :535-539
[6]  
A Study of Pt~(4+)Adsorption and Its Reduction by Bacillus Megaterium D01.[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0, 03
[7]   巨大芽孢杆菌D01吸附金(Au3+)的研究 [J].
刘月英 ;
傅锦坤 ;
陈平 ;
于新生 ;
阳鹏程 .
微生物学报, 2000, (04) :425-429
[8]   细菌还原Au3+制备金催化剂的研究 [J].
刘月英 ;
傅锦坤 ;
胡荣宗 ;
姚炳新 ;
翁绳周 .
微生物学报, 1999, (03) :74-77
[9]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 [J].
陈勇生 ;
孙启俊 ;
陈钧 ;
庄源益 ;
戴树桂 .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06)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