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遗传距离与杂种F、F产量及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被引:42
作者
武耀廷
张天真
朱协飞
王广明
不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教育部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 南京
[3] 南京
[4]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棉花; 分子标记; 表现型;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杂交棉的新进展及其深化研究 [J].
汪若海 ;
李秀兰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06) :111-112
[2]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刘新芝 ;
彭泽斌 ;
张世煌 ;
李新海 ;
李连城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06) :6-12
[3]   棉花微卫星标记的PAGE/银染快速检测 [J].
张军 ;
武耀廷 ;
郭旺珍 ;
张天真 .
棉花学报, 2000, (05) :267-269+282
[4]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 [J].
吴敏生 ;
戴景瑞 .
植物学报, 2000, (06) :600-604
[5]   玉米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J].
程宁辉 ;
杨金水 ;
高燕萍 ;
徐明良 ;
钱旻 ;
葛扣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5) :451-454
[6]   棉花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学德 ;
潘家驹 .
作物学报, 1990, (01) :32-38
[7]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yield heterosis and molecular marker heterozygosity in soybean[J] F. J. Cerna;S. R. Cianzio;A. Rafalski;S. Tingey;D. Dyer 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8]  
Molecular divergenc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rice[J] Qifa Zhang;Y. J. Gao;M. A. Saghai Maroof;S. H. Yang;J. X. Li Molecular Breeding 1995,
[9]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terosis and heterozygosity at marker loci[J] A. Charcosset;L. Essioux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4,
[10]  
A rapid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cotton ( Gossypium spp.) genomic DNA suitable for RFLP or PCR analysis[J] Andrew H. Paterson;Curt L. Brubaker;Jonathan F. Wendel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