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三要素的耦合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为例

被引:13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张水昌
王红军
余谦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中心
[4]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能量场; 耦合; 数值模拟; 高效气藏;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效气藏为例,通过能量场的数值模拟,定量-半定量地分析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能量场控制下所发生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及储层等要素演化以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指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是二叠系烃源岩大量成油期,断层沟通油源,油气在飞仙关组古构造圈闭内聚集成大型古油藏;晚侏罗世—白垩纪大巴山前陆盆地巨厚堆积,导致古油藏被深埋,古温度达到170~210℃,古油藏发生裂解成气,古油藏成为高效气源灶;与此同时,高温环境下发生的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产生大量H2S等酸性气体,使得古油藏范围内的白云岩储集层发生深部溶蚀作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与保持;喜马拉雅运动,在大巴山前缘产生强烈变形,古气藏发生调整、降温与降压,形成现今气藏分布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一刚 .
地质论评, 2006, (05) :708-718
[2]   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王云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5) :589-595
[3]   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汪泽成 ;
王红军 ;
张水昌 ;
王云鹏 ;
赵长毅 ;
苗继军 .
沉积学报, 2005, (04) :709-718
[4]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兆云 ;
王红军 .
地学前缘, 2005, (04) :499-506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
[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朱怡翔 ;
王兆云 ;
王朋岩 ;
刘新社 .
石油学报, 2005, (05) :9-13
[7]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J].
卢庆治 ;
胡圣标 ;
郭彤楼 ;
李忠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110-1116
[8]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石化成因探讨 [J].
陈更生 ;
曾伟 ;
杨雨 ;
杨天泉 ;
王兴志 .
天然气工业, 2005, (04) :40-41+6
[9]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 [J].
魏国齐 ;
杨威 ;
张林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62-166
[10]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