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预警报告

被引:23
作者
吴晓华 [1 ]
许静 [1 ]
李石柱 [1 ]
黄轶昕 [2 ]
汪天平 [3 ]
吴成果 [4 ]
黄希宝 [5 ]
缪峰 [6 ]
陈朝 [7 ]
王立英 [7 ]
郭家钢 [1 ]
周晓农 [1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2]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3]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4]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6]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7]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潜在流行区; 预警; 监测;
D O I
10.16250/j.32.1374.2009.05.012
中图分类号
R532.21 [血吸虫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湖北、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5省(市)10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人群、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并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对9县(市、区)6~65岁当地居民5225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8例,阳性率为1.11%;其中IHA方法检测4224人,阳性35例,阳性率为0.83%,ELISA检测1001人,阳性23例,阳性率为2.30%。对56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的粪样进行Kato-Katz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渔船民及其他流动人口2204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31%;其中IHA检测1603人,阳性26例,阳性率为1.62%,ELISA检测601人,阳性25例,阳性率为4.16%。对29例血检阳性者进行粪检,8例检测到血吸虫虫卵。潜在流行区开展钉螺调查面积48.31 hm2,未查获钉螺;钉螺扩散及可疑环境调查亦未发现有钉螺从流行区扩散至潜在流行区。结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已经发现传染源输入,外源性钉螺扩散输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有效地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是潜在流行区工作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调查 [J].
孙道宽 ;
杨文洲 ;
李倩 ;
桑从杰 ;
王启龙 ;
李书梅 ;
张翠萍 ;
许金峰 ;
袁守国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9, (04) :305-307
[2]   传染病预警模式的应用探讨 [J].
陈慧中 ;
王路 ;
白杉 ;
戴孟阳 ;
张瑾 .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06) :1987-1989
[3]   2002~2007年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 [J].
吴成果 ;
罗兴建 ;
肖邦忠 ;
陈伟 ;
罗飞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8, (05) :330-332
[4]   2007年洪泽湖血吸虫病监测 [J].
孙道宽 ;
桑从杰 ;
王启龙 ;
李倩 ;
陈德珍 ;
张翠萍 ;
李书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8, (02) :155+160-155
[5]   南水北调东线高邮段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J].
高金彬 ;
陈业军 ;
匡瑞祥 ;
朱玉芳 ;
贺泳 ;
万众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 (03) :212-214
[6]   2006年重庆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J].
吴成果 ;
罗兴建 ;
周新 ;
肖邦忠 ;
司正云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8, (01) :58-60
[7]   南水北调东线微山湖区船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J].
缪峰 ;
魏庆宽 ;
王用斌 ;
付兆义 ;
陈锡欣 ;
吴晓华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 (02) :163-164
[8]   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J].
黄轶昕 ;
洪青标 ;
高原 ;
高扬 ;
张联恒 ;
陈弘 ;
郭加宏 ;
梁幼生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06) :401-405
[9]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J].
周晓农 ;
杨坤 ;
洪青标 ;
孙乐平 ;
杨国静 ;
梁幼生 ;
黄轶昕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05) :8-11+67-68
[10]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环境危机 [J].
郑江 ;
许静 ;
王汝波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4, (04)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