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化技术综述及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启示

被引:208
|
作者
黄雨涵 [1 ]
丁涛 [1 ]
李雨婷 [1 ]
李立 [2 ]
迟方德 [2 ]
王康 [2 ]
王秀丽 [1 ]
王锡凡 [1 ]
机构
[1]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寿命周期; 低碳化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11016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F426.61 [];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080802 ;
摘要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需要从碳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对已有的低碳化技术进行分类和梳理。该文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碳中和路径的研究,基于碳生命周期总结碳中和的技术方法,并分别梳理面向能源供给侧、消费侧(工业、交通、建筑)的碳减排与碳移除技术,提出现存问题。另外,还提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现存挑战,并分别从能源供给、消费侧的碳减排与碳移除提炼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展望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该文包括了低碳化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以期为当下围绕碳中和的技术研究与电力系统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51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76 条
  • [1] 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徐永辉
    肖宝华
    冯艳艳
    李彦杰
    [J]. 精细化工, 2021, (08) : 1513 - 1521
  • [2] 能源互联网推动下的氢能发展
    曹军文
    郑云
    张文强
    于波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61 (04) : 302 - 311
  • [3]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邹才能
    熊波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 (02) : 411 - 420
  • [4]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的关键技术及展望
    申洪
    周勤勇
    刘耀
    孙蔚
    贺庆
    任大伟
    张彦涛
    [J]. 发电技术, 2021, 42 (01) : 8 - 19
  • [5] 关于能源结构转型若干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张映红
    [J]. 国际石油经济, 2021, 29 (02) : 1 - 15
  • [6]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研究
    刘牧心
    梁希
    林千果
    [J]. 热力发电, 2021, 50 (09) : 18 - 26
  • [7] 二氧化碳燃烧前捕获技术
    刘怡卉
    [J]. 山东化工, 2021, 50 (03) : 244 - 246
  • [8] 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潜力分析
    王靖添
    闫琰
    黄全胜
    宋媛媛
    [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 (02) : 200 - 210
  • [9] 氢燃料用于航空运输领域的前景展望
    伍赛特
    [J]. 节能, 2020, 39 (11) : 49 - 51
  • [10]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11) : 1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