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多糖调节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

被引:5
|
作者
付佳琪 [1 ]
陈修保 [2 ]
崔兴 [3 ]
陈泽涛 [2 ]
机构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3]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再生障碍性贫血; Th1/Th2; 骨髓造血微环境; 细胞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6.5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硬化性贫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背景:如何改善造血微环境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热点问题。目的:结合GEO测序分析、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当归多糖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GEO数据库获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GSEA分析。结合文献与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当归多糖活性成分和靶点。取交集靶点后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834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发育、造血、髓系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2)检索得到当归多糖相关347个靶点并筛选出77个潜在治疗基因,其中VEGFA、EGLN1、BCL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等血管生成、凋亡及免疫相关因子度值显著;(3)KEGG通路富集分析治疗靶点主要富集在Th17细胞分化、NK相关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因子等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相关信号通路;(4)动物实验表明,当归多糖能够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增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提高小鼠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小鼠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0.01),干扰素γ水平显著降低(P <0.01),白细胞介素4水平升高(P <0.05),VEGFA表达显著升高(P <0.01),EGLN1表达显著降低(P <0.01),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 <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1);(5)结果表明:当归多糖能够通过调节异常T细胞亚群,促进血管生成以改善造血微环境,并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以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 [1] 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成分对骨髓抑制小鼠的抗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J].孔惠敏;苏伟青;叶红;王华;李亮;陈卉;杨默;.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2, 06
  • [2] 当归多糖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金阳
    葛金环
    刘思琦
    陈建宁
    李廷利
    [J]. 中医药信息, 2022, 39 (02) : 69 - 77
  • [3] 当归多糖对造血干细胞SIRT1、p53和p21表达的影响
    李红辉
    唐石欢
    张先平
    龙婷
    彭露
    张慧
    吴沁园
    张红梅
    王亚平
    [J]. 广东医学, 2021, 42 (12) : 1437 - 1441
  •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张小敏
    朱玲玲
    肖扬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1, 37 (11) : 2094 - 2099
  • [5] 乳腺癌组织来源的γδ1 T细胞通过产生IL-17D诱导初始CD4~+ T细胞免疫衰老.[J].阮俊霞;张秀萍;姚少波;张艳丽;黄玉强;邱吉刚;马春玲;.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1, 07
  • [6] 泛T淋巴细胞结合照射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优化.[J].卞育婕;李伟望;李孟柯;汪碧忱;石得阳;施均;袁卫平;初雅婧;.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 02
  • [7] 调控血管新生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
    黄莉锋
    邓姝
    林圣云
    [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8, 31 (01) : 59 - 61
  • [8] IL-17、IL-23、VEGF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杨新平
    [J]. 上海医药, 2015, 36 (13) : 34 - 37
  • [9] 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J].陈信义;麻柔;李冬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1
  •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刘瑞玉;巫远忠;范火亮;许先吟;罗耀光;胡俊;.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