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批准,国家癌症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联合测算,发布了2019-2021年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统计数据。此报告共纳入了全国31个省市地区的281家肿瘤登记处共计6410940例新发癌症患者,与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相比人口的覆盖范围明显更广泛,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癌症患者在这近十年的发展势态。
一、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
在2022年的癌症统计报告中,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总数达到482.47万,占全球病例的24.1%;癌症死亡病例257万例,占全球病例26.5%。而2012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病例约218.7万例,这一对比充分表明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癌症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加重趋势。
从性别差异上看,虽然男性的全球标准化癌症发病率(209.61/10万)略高于女性(197.03/10万),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男性的全球标准化癌症死亡率(127.49/10万)是女性的两倍(67.81/10万),这说明男性面临着更高的患癌风险和癌症致死率。
从年龄分布上看,所有癌症的发病率在0-34岁年龄组中相对较低,从35-39岁年龄组开始显著增加(125.24/10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461.63/10万),因此,可以看出老年人是癌症的高发人群。
从地域差异来看,城市地区的新发癌症病例为290.39万,中标发病率为212.95/10万,农村地区新发癌症病例为192.08万,中标发病率为199.65/10万。显然城市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普遍高于农村,但在死亡率方面,农村地区医疗较落后因此死亡发病率(0.61)会明显高于城市(0.48)。
二、癌症类型分布
在2022年的新发癌症病例中,中国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占全部新发癌症的57.5%;而癌症死亡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合计死亡数占癌症死亡总数的67.5%。
这些癌症之所以高发,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中国人群中广泛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同时,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也会增加患肺癌、肝癌等癌症的风险。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癌症的筛查和诊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从而影响到了后续的治疗。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10余年里,我国癌症的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恶性肿瘤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在癌症防控方面还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总的来说,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癌症人群不管是发病还是死亡状况都呈现出了非常严峻的态势,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癌症的生存率也在逐步提升。未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